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上预约

咨询热线:0576-84226923


二维码

医院动态

News

24小时免费咨询电话:
0576-84226923

专家团队更多>>

  • 朱月明 皮肤儿科主任

    朱月明 皮肤儿科主任

    从事皮肤病治疗临床工作40年

    + 免费咨询

所在位置:首页 >  医院动态

手掌干燥、脱皮、开裂?可能是这些皮肤病的信号!

时间:2025-10-20点击:

手掌干燥、脱皮、开裂?可能是这些皮肤病的信号!

“一到秋冬,手就干裂脱皮”“手指起小水疱,痒得不行”“指甲旁脱皮,撕了又长”——这些看似寻常的手部问题,很多人归因于“天气干燥”“缺维生素”或“洗洁精用多了”。于是,涂抹护手霜、吃维生素、减少洗手,成了常见的应对方式。



然而,手掌反复干燥、脱皮、开裂,往往是多种皮肤病的典型表现。若仅靠“经验处理”,不仅难以缓解,还可能延误诊断,导致病情迁延甚至扩散。



本文将从皮肤科专业角度,解析手掌脱皮的常见病因,涵盖手部湿疹、汗疱疹、接触性皮炎、剥脱性角质松解症、手癣、银屑病、梅毒等,帮助您识别“真凶”,科学应对。






一、手部湿疹(慢性手部湿疹)



临床特征:

双手对称性皮肤干燥、粗糙、脱屑;

伴有瘙痒,严重时出现皲裂、疼痛,甚至出血;

常见于家庭主妇、医护人员、美发师、清洁工等频繁接触水和化学清洁剂者。



病因机制:

长期接触刺激性物质(如洗涤剂、消毒液、溶剂)导致皮肤屏障破坏,引发慢性炎症。部分患者合并特应性皮炎体质,皮肤本身屏障功能薄弱。



诊断要点:

慢性病程,反复发作;

皮损以干燥、皲裂为主,少见水疱;

通常无明显边界,累及手掌、手指侧面及指间。



治疗与护理:

避免刺激物:戴棉质内衬的橡胶手套,减少直接接触;

外用糖皮质激素:中效制剂(如糠酸莫米松)控制炎症;

强化保湿:使用含神经酰胺、凡士林的厚霜剂,每日多次;

严重者:可考虑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(如他克莫司)或系统治疗。



✅ 提醒:长期未愈的手部湿疹,需与银屑病、真菌感染鉴别。





二、汗疱疹(出汗不良性湿疹)



临床特征:

手掌、手指侧面、掌指关节处出现深在性小水疱,米粒大小,透明或浑浊;

剧烈瘙痒,水疱干涸后脱皮,形成大片剥脱;

常于春夏季高发,情绪紧张、多汗、压力大时加重。



病因机制:

目前认为与汗腺功能障碍、过敏反应、精神因素相关,而非“出汗多”。部分患者合并特应性皮炎或镍过敏。



诊断要点:

典型部位 + 深在水疱 + 脱屑 + 瘙痒;

水疱不易破,破后露出红色嫩皮,易继发感染;

可反复发作,每年固定季节出现。



治疗与护理:

外用弱中效糖皮质激素:早期控制炎症;

冷湿敷:水疱密集时可用3%硼酸溶液湿敷;

避免搔抓:防止继发细菌感染;

严重者:短期口服抗组胺药止痒,必要时系统用激素。



✅ 研究提示:汗疱疹患者中约20%存在镍过敏,建议排查饮食或饰品接触。





三、接触性皮炎(刺激性或过敏性)



临床特征:

接触特定物质后出现红斑、肿胀、水疱、糜烂或脱皮;

部位常与接触物一致,如戴金属戒指处、使用某品牌洗手液后;

刺激性皮炎更常见,表现为干燥、皲裂;过敏性皮炎则瘙痒剧烈。

图片

病因机制:

刺激性:强酸、强碱、消毒剂等直接损伤皮肤;

过敏性:对镍、香料、防腐剂(如MIT)、橡胶添加剂等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。



诊断要点:

明确接触史(如新换洗手液、染发剂、手套);

皮损局限于接触部位,边界清晰;

斑贴试验可明确过敏原。



治疗与护理:

立即停用可疑物质;

外用激素+保湿;

斑贴试验:推荐用于反复发作者,明确致敏原。





四、剥脱性角质松解症



临床特征:

手掌或足底出现表浅性脱皮,呈片状剥脱,像“撕纸”一样;

无明显瘙痒或水疱;

多见于青少年,常于春夏季发作。


病因机制:

目前不明确,可能与出汗增多、皮肤屏障暂时性紊乱有关,非真菌感染,也不传染。



诊断要点:

仅表现为脱屑,无红斑、水疱、疼痛;

自限性,数周内自行好转;

与汗疱疹区别:无瘙痒、无水疱。



治疗与护理:

无需特殊治疗;

加强保湿可缩短病程;

避免撕扯脱皮,防止继发感染。




五、手癣



临床特征:

单侧手掌(常为优势手)干燥、脱屑、边缘略隆起;

可伴有足癣(“脚气”),即“一手一足”型;

有时误诊为湿疹,长期使用激素后反而加重(“激素依赖性手癣”)。


病因机制:

由皮肤癣菌(如红色毛癣菌)感染引起,通过接触传染,如共用毛巾、赤脚行走、搔抓足癣后传至手部。



诊断要点:

单侧发病,边界较清;

鳞屑可做真菌镜检或培养,阳性即可确诊;

KOH涂片见菌丝或孢子。



治疗与护理:

外用抗真菌药:如特比萘芬乳膏、联苯苄唑乳膏,每日2次,疗程4–6周;

顽固或双侧受累者: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;

同时治疗足癣,避免交叉感染。



✅ 重要提醒:手癣患者若长期使用激素,可能发展为“叠瓦癣样”或“难治性真菌感染”,延误治疗。





六、掌跖银屑病



临床特征:

手掌或足底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、厚层鳞屑;

皮损较硬,刮除鳞屑后可见点状出血(Auspitz征);

可伴指甲改变(顶针样凹陷、甲剥离);

部分患者有家族史或伴有关节痛(银屑病关节炎)。

图片

病因机制:

自身免疫性疾病,T细胞异常活化导致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。


诊断要点:

典型皮损 + 指甲改变 + 可能的家族史;

有时需与慢性湿疹、手癣鉴别;

皮肤活检可确诊。



治疗与护理:

外用维生素D3衍生物(如卡泊三醇)+ 中强效激素;

光疗(NB-UVB);

中重度者:可使用生物制剂(如司库奇尤单抗、依奇珠单抗)。


七、二期梅毒



临床特征:

手掌、足底出现铜红色、不痒的斑疹或丘疹,表面干燥、脱屑;

皮损对称,边界清楚;

常伴全身皮疹、扁平湿疣、淋巴结肿大、发热等;

有不安全性行为史。

图片

病因机制:

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,二期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。



诊断要点:

特征性皮损 + 流行病学史;

血清学检测:RPR/TPPA阳性;

及时诊断至关重要,避免进展至神经梅毒。



治疗与护理:

首选青霉素:长效青霉素肌注;

规范治疗后皮损可完全消退;

性伴侣需同时筛查与治疗。



✅ 警示:二期梅毒的手足皮疹常被误诊为湿疹或银屑病,皮肤科医生应保持警惕。



如何初步判断?一张表帮你区分



上一篇:如何识别常见的 6 种性病?这些症状值得警惕!!


友情链接

医院概况 医院动态 临床医疗 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心 就诊指南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

地 址:浙江黄岩新城东路2号    电话:0576-84223311    传真:0576-84223323
E-mail: info@pifubing.com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

关闭

就诊指南

浙江黄岩皮肤病医院